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

 作者: 来源:综合来源:时代学者、美国科学院官网等 发布时间:2023/5/3 12:44:03 字体大小:

5月2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共计123人院士及23人外籍院士当选。截止目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共有2565位院士,其中外籍院士达到了526位。

此次当选的华裔科学家有:陈刚(麻省理工学院),林希虹(哈佛大学),潘多加(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戴碧瓘(康奈尔大学),Wang, Michelle D(康奈尔大学),Xiao, Shuhai M(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曾红葵(艾伦脑科学研究所),周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其中,多位科学家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校友。

部分当选华裔科学家

陈刚

陈刚,1964年出生于湖北南漳,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席教授 。

1980年陈刚考入华中工学院动力系。1987年在华中工学院动力系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讲师。1993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系博士学位后进入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担任助理教授。2001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担任副教授;2004年担任教授。2009年首次打破“黑体辐射定律”公式。201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3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

陈刚的研究涉及热传递、纳米技术和能量转换,主要包括微米和纳米尺度能量转换与传输机理的实验、理论和数值计算。

林希虹

林希虹,美籍华裔统计学家,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系教授。她的研究领域包括混合模型、非参数和半参数回归、统计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等。

林希虹于1984年考入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1989年获学士学位。此后前往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爱荷华大学、华盛顿大学。她曾师从著名生物统计学家诺曼·布雷斯洛(Norman Breslow),1994年获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她任教于密歇根大学生物统计学系,1999年获终身教职。2002年成为密歇根大学生物统计学系教授。2005年起任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系教授。2007年起兼任清华大学国家重点人才计划讲座教授。

潘多加

潘多加于1988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学位。他通过申请CUSBEA项目来到美国,并于1993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学位。潘博士于1998年加入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担任生理学助理教授,并于2004年晋升为终身副教授。同年,他被招募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期间他被任命为HHMI研究员(2008年),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2012年),并被授予保罗马克斯癌症研究奖(2013年)。2016年,潘医生回到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担任生理学系主任。

Wang, Michelle D

Wang, Michelle D,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康奈尔大学James Gilbert White物理科学杰出教授。她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她的研究涉及生物分子马达和单分子光学捕获技术。她于2009年被任命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Xiao, Shuhai M

Xiao, Shuhai M,于1984年至199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获得地质学 B.Sc 和 M.Sc 学位。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两年后,他前往哈佛大学在Andrew H. Knoll的指导下学习古生物学,并于1998年获得生物和进化生物学博士学位。在2000年加入杜兰大学地质系之前,他在Knoll实验室担任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员。2003年,他加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担任地球生物学助理教授。他于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并于2008年晋升为正教授。

曾红葵

曾红葵,于2006年加入艾伦脑科学研究所,2020年成为艾伦脑科学研究所常务副院长。从 2016 年到 2020 年,她领导结构化科学部门开发和运营高通量管道,生成大规模、开放访问的数据集和工具,以加速神经科学的发现。自加入艾伦研究所以来,她还领导了多个研究项目,包括转基因技术项目、人类皮层基因调查项目、艾伦小鼠大脑连通性图谱项目以及小鼠细胞类型和连通性项目。曾红葵在布兰迪斯大学获得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在那里她研究了果蝇生物钟的分子机制。然后,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她研究了海马依赖性可塑性和学习的分子和突触机制。她目前的研究兴趣是了解小鼠视觉皮层回路中的神经元多样性和连通性,以及不同的神经元类型如何协同工作以处理和转换视觉信息。

周敏

周敏,社会学博士,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社会学和亚美研究学终身讲座教授(亚美研究学系首任系主任)、王文祥伉俪美中关系与传媒基金讲座教授,UCLA亚太中心主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她还担任《海外华人研究》(英文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联合主编;《民族与种族研究》(英文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华人研究国际学报》(华文)、《国际移民》(英文International Migration)等国际性中英文学术刊物的编委以及《世界华人研究学会》(ISSCO)理事。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六使讲座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和华裔馆馆长;北美华人社会学学会会长、美国社会学学会理事,美国社会学学会国际移民分会会长以及美国社会学学会亚洲与亚美研究分会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移民社会学、种族与族裔关系、新移民第二代、海外华人研究、亚洲与美国亚裔研究以及城市社会学。

综合来源:时代学者、美国科学院官网等

信源地址:/htmlnews/2023/5/47827.shtm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 Copyright ? 2014 北京今日创见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京ICP备 1404747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844号